首页 > 获奖揭晓 > 文艺揭晓 > 诗词联文
一篇风度赋,千秋入画来 韶关风度阁引来全国作者竞相歌颂
0
信息发布:威客码头网    点击次数:1075    更新时间:2021-03-09
    “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唐代名相张九龄不仅是韶关乃至广东的荣耀,也是中国历史的骄傲。《风度阁赋(记)》征集活动自2020年10月22日起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截至2020年12月6日,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作品251篇。近日,经专家评审及会议评议、作品公示等环节,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奖作品各1名、3名、6名、10名,获奖作品及作者见下表(同奖项排名不分先后),作品详见附件。

    投稿作者所在地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
    据了解,此次所征集作品的作者所在地基本上涵盖了我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且分布均匀。其中来稿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共有59份,其次是河南19份,辽宁18份,广东省内作者投稿占24%,省外作者投稿占76%。
 
    除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辞赋家、诗词爱好者等积极参与活动外,还有一大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的青年学子,用年轻人的眼光竞相歌颂善美韶关、九龄风度。

    “在我印象之中,韶关是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丹霞山、南华寺都是耳熟能详的景点。但通过此次征集活动,我搜集了大量有关韶关的文史材料,这才惊讶地发现韶关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在岭南独树一帜。除了张九龄,余靖、陈璘、侯安都等名人如繁星闪耀;韶文化、石峡文化、古驿道文化、红色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这让我在投稿之余产生了前往韶关实地感受、探寻的想法。”一名来自广州的作者由衷地发出了要“重新认识韶关”的感叹。

    通过征文和一系列宣传活动,有效地达到了让全国各地认识韶关、了解韶关的效果,也大大提升了九龄文化品牌知名度。

    多角度、全景式描绘风度阁盛景
    “矗回龙山之峰,阆阆熠熠;昭九龄园之炜,落落煌煌。四区万象之荣,尽收眼底;一阁双楼而烁,耸秀皓苍。与韶阳楼而邀竞,眺通天塔于冥茫。闳宇飞檐翘角,瑶台累榭雕梁。巍巍乎楼娆黄鹤,赫赫乎阁媲滕王。尽彰古虞之英才,文献南岭居首;一览曲江之雅韵,当年唐室无双。匠心百工,筑斯阁以追远;留胜千古,励后昆而永芳。”在黑龙江作者任秀峰笔下,韶关多处地标与风度阁相辉映,古今盛景交汇融合,尽显千年古城韶关的古韵新貌。

    “其阁高风流逸,淑气升盈。矗立挐云,但闻天籁之曲;卓尔凭江,以连兰芷之汀。楼阁参差以列,回廊婉转又呈。斗拱飞檐,碧瓦琉璃作顶;雕梁画栋,琪花俊鸟为屏。高自现,阔益宏。拥矣群峦,佳木轻岚以茂;环兮澄水,长风远棹而行。琳琅者诗书在壁,络绎乎士子崇名。”在作者余燕平的笔下,一幢雄浑而不失秀美、文风鼎盛的古楼跃然纸上。

    来自四川成都的作者朱醴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岭南熏风春雨中的雄楼盛景:“春风万缕,杨柳千条。廊檐雨注,院落风飘。常临风而飒飒,应扶栏而遥遥。时令萧瑟,心境寂寥。俯瞰沃野,远眺长桥。石峡马坝,歌出民谣。珠玑古巷,物产丰饶。广府文化,常盛不凋。”

    “胜日寻芳回龙峰,风度阁上西北望。北江南去烟波渺,玉带缠腰水环山。韶关市井尽眼底,落日楼头著辉煌。千江水复万重山,极目天涯眺长安。”深圳作者邓江华发思古之幽情溢于言表。

    竞相歌颂名相风度、风采、风骨、风华
    “风度之美,铭于大道。大道之行,浩然于胸。赤子其心,沛乎苍穹。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以社稷自任,以家国自忠。因气度宏大,故外物无扰;因格局至高,故中流自清。由庶族士子,至宰相文宗,天地正气,孕育岭南奇杰也。”来自江苏省的作者张林薇围绕“风度”二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抒写。文从字顺,较完整地反映了张九龄在政治、文学两方面的成就。

    来自山东的作者冷为峰如此总结了张九龄的“风骨”:“不与奸佞为伍,不因贬任自空。三度入京,不失谏诤;一朝为相,以率精忠。开大庾岭之路,誉古京广之通。则曰横扫六朝绮靡之气,首开一代清澹之风。涵骨峻于深邃之里,融清雅于绮赡之中。感遇十余首,不负一文宗。草木写本心而不折,海月抒天涯之共融。为民之心耿耿,忆乡之情溶溶。”

    “观夫堂堂之仪容,铮铮之铁骨。笔行峻拔于诗文,声出铿锵于谏笏。路漫漫兮,躬身而可斩棘披荆;风猎猎兮,立地则能把旄杖钺。梦寄于商歌,心悬于魏阙。试问凌烟阁上,其文才可有谁同;御史台前,其品格能有谁越?”来自山东的作者宋朝阳则对盛唐名相的“风采”倾慕不已。

    “欲叙贤相风华,首推仪表。其面容光洁如白葱,身材秀颀如篁筱。衣冠端正,真君子之风流;眼眸幽深,恰烟波之浩渺。剑眉舒,鼻梁挑。坐如钟而引凰,站如松可驻鸟。言则推心置腹,咸皆谆谆;聆则静气屏声,无一藐藐。怒则威严,喜则夭绍。追随仰慕者,遍于神州;效仿临摹兮,何止京兆。”作者周志刚对名相“风华”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

    韶关文化自信、文化名片引来热烈 “点赞”
    “矧今高阁巍巍,龙山翠翠。薪火相传,文献具备。于焉善美韶关共建,彰以文明;风度书屋齐开,启乎民智。盖因韶文化者,韶州自信之灵魂,韶人自豪之旗帜也。则此山此阁,足当南天之瑞矣。”在作者周志刚的笔下,“善美韶关”、“风度书房”等韶关文化名片一一浮现。
 
    “于是乎以韶关集旅游、模范、卫生为基点;以园林、金融、生态谓内因。建公园,兴体育;留纪念,化人文。国泰民安,馆场与时而兴建;河清海晏,资源共享而惠存……仰慕先贤,激发后昆。寄永昌之文脉,纳广宇之胸襟。读史可以明理,知古便能鉴今。务园林以游乐,建馆场以健身。是以为往圣以继绝学,为生民而立命;为万世以开太平,为天地而立心。”来自陕西的作者孙民随用“山水名城”来描绘了韶关留给他的深刻印象。

    “于是开博馆,启睿知。点检古物,温习唐诗。焕客家之文化,彰广府之雅思……记其承南兴北,昭其涉外货奇。华侨祖居,乃陈迁徙之图鉴;瑶族故地,乃叹风俗之珍稀。”来自江西的作者钟秀华认为风度阁所承载的不仅是九龄风度,更是韶关这座古郡的千年底蕴。“漫忆韶州,垂荣物阜。起楼阁而庆嘉年,征辞赋而传盛誉。何止丹霞胜景,络绎欢游;犹尚曲江丰仪,洁诚钦慕。斯乃名郡之治平,融于锦章之高趣也。”

  深厚文化成为韶关旅游的灵魂
    韶关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无论是雄奇壮丽的万古丹霞,还是古朴灵秀的禅宗祖庭,亦或是源远流长的梅关古道与西京古道,还有那清新秀丽的九峰花海,身临其境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古郡辉煌的历史,在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从中找到前进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也是韶关文化旅游能得到广泛青睐与认同的重要原因。
 
丹霞山(刘加青摄)
    “气度恢弘,颜风淳朴,山承厚重,水蕴清廉。交通纵横,速驰八方之畅;非遗绚烂,歌舞四海之欢。于是山歌吟,花鼓戏;龙狮舞,渔鼓喧。惟妙惟肖,且趣且涵。”

  作为本地的作者代表,来自韶关乐昌的吴广平对韶关深厚的文旅资源如数家珍。“若夫满堂围屋,泛儒风而浑朴;珠玑古巷,彰孝义以流丹。古佛洞天,祈虔诚而溢彩;龙王飞瀑,仰敬畏以惊悬。映日丹霞,钟天地之灵秀;金鸡啼晓,坐形神于大观。至于醇美瑶寨,万般风情;特色风俗,五彩斑斓……中流塔影,照清明于人寰。”

  女作者温婉笔法独树一帜
  记者留意到,此次来稿作品中有不少为女性辞赋家、诗词爱好者,女性特有的温婉笔法令人印象深刻。
    “既为马坝,凛千载之光流;岂止禅宗,引百家之目瞩。气聚于斯,天成而府。欣然望里,灿秋水之清漪;蔓乎春林,发清芳之丽墅。离离紫陌之原,浩浩真儒之所。聚贤荟友,可斟琼露之樽;伴月邀星,好作春风之赋。”

    作者余燕平则用女性特有的温婉笔法盛赞韶关。“于今画里韶关,人间胜地。八方枢纽,名楼古寺与依;一派繁华,秀水灵山相济。膺舟之友疑仙,范粟之期可履。壮哉!回龙岭上,观草木以千年;风度阁中,领江山于万里。曲江之境弥新,古邑之思不已。乃知继往开来,日新月异。琼台既驻,趋盛世以凌云;志士当先,拥韶华而泽惠。”

    附件:《风度阁赋(记)》征集活动获奖作品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dUA2U-a9xfNWsZ2KxGweQ 
    提取码:sg03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张建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