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揭晓大全 > 文案类揭晓
中国·崂山村落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专家点评
0
信息发布:征集码头网    点击次数:8740    更新时间:2022-02-16
  在2022年1月7日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崂山村落国际摄影大赛专家评审会现场,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于文国表示,本次大赛评选可谓同类评选中“最严谨、最紧张”的之一,每一位评委把每一件作品都认真地“读”了并作出了评判。整体来说,这些作品突出了摄影之长——写真性、专业性、不可重复性,既有当地特点,又有广泛的公众关注度,即便跳出崂山、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在其它地方看到这些作品,同样能够产生共情,作品着手于细节处,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崂山村落的人文风情和崂山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通过镜头让大美崂山走向世界。今天来看,这些作品亮眼;三十年后看,还能够立得住;一百年后,它们所表现和反映的就是那个时代——这也是评选所把握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
  部分获奖作品
  专家点评
  金奖
  摄影师:常军
  作品:组图《细雨乡风》
  专家点评
  点评人:于文国
  组照《细雨乡风》有以下三点值得肯定:
  一是,题材重大。2021年,是中华民族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大节点。此时此刻,优秀纪实摄影作品既可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出当下崂山村民的人文生态,同时,又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本极具标本意义的影集,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二是,信息量大。这个组照共有八个单幅作品组成,八个瞬间、八个场景、八个故事、八个方面,它们既独立成章又相互依存,十分平和且合乎逻辑地讲述了一个完整、自信、淳朴、厚重、温暖、安静的中国崂山故事。一股股暖流扑面而来与读者形成了共情。
  三是,可信度高。毫无疑问,纪录类摄影作品“是否可信”决定着它的传播力度和能否经得住历史沉淀的长度。因此,“怎么拍”的问题既是态度又是结果。很显然,作者在深入乡村观察生活、尊重生活、“抓拍”生活中所花的“笨”功夫获得了可喜的成功和极大的认可。
  银奖
  摄影师:郝志斌
  作品:组图《蛰获黄山湾》
  专家点评
  点评人:柴选
  这组《蛰获黄山湾》以崂山区黄山湾村的海蛰产业为关注对象,通过一组照片从捕捞、加工等各个方面展现了这一渔村传统生产方式的丰富多彩,充满着对劳动美的赞颂,对幸福生活的抒怀。作品拍摄视角多变,前景背景应用得当,每一幅照片都有着丰富的信息量,整体组构简明得体,是一组比较精到的组照。
  拍好成组照片,一是要让构成这组照片的每张照片都能独立表达,独立叙述,二是要让这些照片以并联或串联的方式恰当组合在一起,不重复,不累赘,有差异,有关联。这组作品就是以海蛰生产的各个环节来建构每张照片间的关系而串联起来的。
  摄影师:姜庆伟
  作品:《渔家直播间》
  图片
  专家点评
  点评人:常河
  这是一幅表现当下新时代新渔民使用互联网直播技术在网上做生意的纪实照片。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一代渔民在直播间里卖力地展现虾产品的瞬间,简易的支架,伸向前方的手机,一位年轻人右手拿着一只大虾,左手在配合语言的动作,都让这幅照片里紧张的直播情节生动表现出来。背景中有一艘将要靠岸的渔船和藏在云层中的太阳,也增加了照片的戏剧性。
  时代在变,曾经只是用手机刷刷短视频看看新闻娱乐的方式,随着5G普及开始让普通人在手机上做起了大生意。摄影师在拍摄中稍显仓促,构图有些许遗憾,但依然是本次评选中的佳作。
  铜奖
  摄影师:张晓鹏
  作品:组图《崂山古村落今日新颜值》
  专家点评
  点评人:李楠
  组照作品《崂山古村落今日新颜值》中的景象“新颜值”是这组作品着力去表现的主题,作者用摄影把“新颜值”以“散文化”的结构手段来重构,抒情的“宏大主题表现”便成了它的一个视觉特色。组照里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侧重点,然后以每个点来贯穿主题。作者以冷静客观的思考,成功地完成了关于“崂山古村落巨大变化和建设成就之美”的影像表述,精美的画面构图和景物之间的结构,无不体现出作者良好的修养和精湛的摄影技术。
  从“青岛最美的地铁线”“盘山公路”“万亩茶园”,到“峰山西社区”“黄山社区码头”“王哥庄大集”“港东渔码头”,再到“赶海人”“采茶女”,作者尾尾道来对这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独特观察和长期拍摄,力求每一幅作品都能完美地呈现出一个具体建设成就和内容,用影像展现出它的一种视觉大美,作者在作品中用了大量航拍,这也成了这组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除了第一幅的“采茶女”和最后一幅“赶海的人”,两幅关于人物的作品用了中、近景的景别,整组作品几乎都和观众保持了一种客观的距离,让习以为常的景象呈现出一种肃穆、庄严的形式,再现出“崂山古村落新颜值”的震撼之美,俯瞰的角度让作品再度引人遐想,最终呈现出一种纪念碑式的宏大、庄严、肃穆,很好地融合了大赛主题。
  摄影师:王艺璇
  作品:《山海新村》
  图片
  专家点评
  点评人:李学亮
  青岛市崂山区沿海一线,拥有多处平缓的潮间带滩涂,最大潮汐落潮时可退至海岸线千余米,由于海水质量良好,滩涂泥沙松软,生长着大量野生贝类。生活在崂山海边的居民和来崂山旅游观光的游客,按照潮汐涨落的规律,在海潮落下去的时候,到潮间带的滩涂和礁石上采集海鲜品。作品《山海新村》就是记录这样一个场景。作品角度平和,前景的赶海人,中景的山村,远景云雾缭绕的山峰浑然一体,犹如仙境。可以看出作者的传统根基扎实,同时又具个性风采,且内容与形式、功力与情性、内涵与创意和谐统一,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崂山村落国际摄影大赛的主题。
  摄影师:张卫清
  作品:组图《丰收忙》
  专家点评
  点评人:江浩
  组照作品《丰收忙》,通过镜头表达,呈现了黄山海蜇喜获丰收的场面。青岛崂山的黄山村以盛产海蜇而闻名。海蜇以肉质饱满、口感爽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见过海蜇打捞和加工的人却不多。作者近距离聚焦渔民收获、加工海蜇的忙碌场景,现场气氛浓郁,人物动作表情刻画到位,镜头语言平时而有力量。作者功力扎实,饱满的画面可以看出离拍摄者贴得很近,但画面中的被拍摄者,却丝毫没有被打扰到的痕迹,这是一组非常客观、真实、生动、自然的纪实作品。
  作品选材精心构思,扣题准确。渔村的生活是崂山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勇敢、坚毅、顽强的渔民每天都在风浪中捕捞作业,作者没有泛泛去拍摄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巧妙地选择了海蜇上岸加工这一个点进行集中描述,以丰收忙来展现当代渔民生活,体现新时代下崂山村民的风貌。读者在影像中身临其境,在海边感受到了远离城市的清凉,在视觉冲击中看到了崂山的魅力。
  第一届中国·崂山村落
  国际摄影大赛评委简介
  (排名按姓氏笔画)
  图片
  于文国
  《工人日报》高级记者、原摄影部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第5、6届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兼纪实委员会委员。
  1978年起从事新闻、纪实摄影至今,足迹遍及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品先后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90多次获得国内外奖项,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位获得过中国新闻奖“照片、通讯、论文”奖的新闻记者。曾任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中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记者金眼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等国家权威展赛的评委、主席等。
  出版“中国最具影响力摄影家”大型摄影作品集《鸟巢》;出版大型纪实摄影专著《中国工人:一个阶级与一个时代》;主编、主创《迈过石门坎》《沸腾的西海固》大型图文书籍。曾获得过的主要荣誉和称号:获第一、二、三届中国摄影记者金眼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图片
  万晓娣
  万晓娣,副教授,毕业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摄影专业,获视觉艺术硕士学位。现任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摄影专业第一工作室导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亚太设计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
  作品《国粹京剧》系列组照2017年6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并于2018年底顺利结项;《梨园女教师——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国粹京剧之清风》获2019年山东省第四届高校摄影大赛教师组一等奖,入围第二届“尼康视界”全国摄影大展。参与编著5部摄影教材;先后在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2015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和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指导大批学生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在实践、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都收获颇丰。
  图片
  江浩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佳新闻摄影记者”“华东新闻摄影十佳”,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纪实摄影人才培训项目”创作导师,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艺奖评委,改革开放40年山东省功勋摄影家,现为济南报业集团编委。
  作品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贡献奖”摄影一等奖,中国国际新闻摄影(华赛)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全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奖,二次获得山东省政府泰山文艺奖等。出版纪实摄影专集《生存》《戏与梦》《东张西望》。
  图片
  李学亮
  青岛日报社编委、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奖评委、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委。山东省改革开放40年功勋摄影家。
  曾获解放军摄影艺术奖、改革开放10年“艰巨历程”全国摄影公开赛银奖、全国新闻摄影金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等。先后出版《亲历奥帆》《翰墨光影》《青岛2011》《街里》摄影著作。2012年在青岛市美术馆举办《青岛2011》摄影展,2018年在青岛市画院美术馆举办《街里》摄影展,2020年在云志艺术馆举办《城市背影》摄影展,作品多次在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出。
  图片
  李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摄影教研室主任,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当代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首位获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荷赛”(WPP)比赛金牌;获第三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获冰心摄影文学奖;获96'SSF世界体育摄影大奖赛特别奖;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第24届黑白双年展唯一个人金奖;获德国BASF“青年艺术家大奖”;三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贡献奖”国际摄影比赛一等奖;1998年被评为中国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获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获中国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奖;获山东省政府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英国BBC、凤凰卫视等媒体播出人物专访;出版有7本摄影专著及中国高等院校摄影教材;2018年、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创作导师。
  图片
  郭建政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从事新闻、纪实摄影20余年,曾任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摄影记者、近报融媒编委、视觉总监。现任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宣传工作部主任。曾荣获“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010抗灾救灾优秀摄影家”、中国新闻摄影“年度杰出摄影记者”等称号。
  作品曾获得中国新闻摄影年赛银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铜奖,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赛记录类收藏作品,两次获山东省政府颁发的泰山文艺奖,多次获得赵超构新闻摄影一等奖、全国晚报摄影大赛金奖等诸多奖项,多幅作品被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
  图片
  柴选
  《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中国文化馆协会摄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撰写有“图片编辑谈图片编辑”“新闻摄影‘二次革命’”“风景摄影十问”等系列专题及评论文章百余万字。主编《中国画意摄影百年》《中国造像——创意摄影精品解读》(第一、二、三版)、《在路上:跨越时代的影像记忆》等,编著《摄影展赛获奖秘笈》(与黄丽娜合著),执行主编《中国摄影报·值得记忆的照片》系列丛书,参与撰写《摄影窍门100例》《谁为影像定价》,曾担当全国影展、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等多项摄影活动评委,参与多个摄影学术品牌策划,客串主持“中国图片产业论坛”等多项论坛和研讨会,《新闻与写作》杂志“名家说图”、《城市党报研究》杂志“光影教室”专栏作者。
  图片
  常河
  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长期从事新闻可视化的工作,其个人摄影作品《中国动物园》获2007年世界新闻摄影WPP(荷赛)自然类二等奖,个人系列作品多次在世界各地展览,2003年在上海东方早报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专业新闻可视化团队,其东方早报视觉团队数十次在世界新闻设计比赛SND中获奖。2008年开始从静态表达转型多媒体纪录片工作,2012年纪录片作品《1350KM》入选法国电视节和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CIFF,2013年任世界新闻设计协会新闻设计评委,2014年筹建澎湃新闻视觉团队,完成了大量精典多媒体新闻可视化产品,2016年初担任WPP新闻短视频评委,6月任职梨视频负责版权相关业务。2018年10月创办《篝火故事》,专注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片。作品:玻璃盒子、中国动物园、纪录片:1350。
  https://mp.weixin.qq.com/s/5UmTV5lQV0OOfaNkRt77xA

威客码头 征集论坛
0
  • 论坛精华
  • 顶尖文案
  • 经典设计
  • 综合荟萃
  • 资讯聚焦



征集推荐 进入征集大全
截止提醒 进入倒计时